水水水 水彩畫展

作品編號: 1-8 9-16 17-24 25-30
   

1. 杉林溪 39x55cm 1983

這件作品以層層重疊的筆觸,營造出滿紙蔥蘢的綠意。在透明與不透明畫法處理得恰如其份,畫面中的人物安排似乎也隱約地將觀賞者一同帶入畫裡。右下角的人物、欄杆與左側的樹木也形成呼應對照,使主題的瀑布更見氣勢,涓涓溪水更富韻味,此圖即為本館簡介封面之原作。

2. 山間淨池 74x58cm 1952

此畫的空氣感極佳,水平如鏡。清澄如許的「淨池」如今已不復多見。畫家善於畫山,也樂於畫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讓我們懷念起畫家是仁智雙修的大師。前景的樹枝十分有表情地引領觀畫者至畫中瀏覽一番,在技法上則是暈染、重疊交錯運用,樹葉的色彩變化十分豐富,也是畫家深入觀察的結果。整件作品可以說是形神兼備。

3. 海 74x53cm 1970

充滿濕潤感的前景礁石,有著比例、節奏的美。順著右上而左移的三艘小船,那些忽而起伏的白浪,隱約連到前景的浪湧,宛如有著「之」字型的虛線,暗示著畫面的浩瀚空間,加以遠方的船帆,更有對位的效果,近處海浪的乾筆筆觸與遠景的大筆揮就,使畫面的鬆緊之間有著呼吸的韻律,這也是畫家掌握了海的意象。此外,在此無限推遠的空間中,渺小的人們漂浮在海面上,令人為那生命的嚴肅而感動,而這就是畫作所蘊含的意味吧!

4. 溪流 88x53cm 1956

由左上而右下的對角線構圖中,加強了畫面的動勢,前景中間的岩石,則有穩住全局的重要意義,右側層疊的山勢是為了均衡畫面,並且讓畫面的空間更顯張力。同時也不難發現由右下蜿蜒而遠移的「之」字型,是如此豐富,不是單調概念的之字。由左向右下的河,其流動效果更強,其中的石、沙、水這些自然的物質,雖然以清淡的筆意描寫,但這是一個生養人文的源流,人類的文化幾乎與河流相依繁生,在畫家的顏彩下,除了畫出台灣山川的壯麗感,更重要的是表現了自身內在與大地的生命應和。

5. 尼加拉瀑布 78x54cm 1980

尼加拉瀑布的遼闊、深廣與轟然音響,在畫家這兩幅作品中顯得很貼切。空間的遼闊、以此岸與彼岸的紅楓、近大遠小的拉開距離,而沿瀑布飛翔的白鳥乘浮水氣前行,似欲親吻河水。前景沛然不能禦的瀑布固然氣勢驚人,但是對岸草地後面的住家、人物,卻帶我們進入漸去漸遠的寧靜空間。近景湛藍與寶石般翠綠交相輝映,表現出水的相貌、極為精妙,觀者不可忽略。

6. 萬大水庫 75x55cm 1954

廣闊、滄茫、甜美是初看此作的感受。畫家以極佳的視點俯看落差極大的水庫與平台風光。左側紅櫻二株與白梅二枝,點出全景的詩境。遠山雖以淡紫色描寫,但塊面層次分割仔細,非數筆帶過,因而顯出了與櫻、梅的對話力量。平台的處裡,也在大膽中細心為之,因而遠觀場面詩意濃郁,近賞則內容豐富。透明水彩的畫法,將天光瀲影的萬大水庫表現得淋漓盡致,那風味不是英國的浪漫,而是臺灣的樸實。

7. 海狗島與海鷗 103x80cm 1975

一向注重前景描寫的畫家,在這幅畫中反而將前景放鬆,是為了讓焦點集中到中景(海狗島),而不是概念的每畫必強調前景。畫家以厚重的肌理描繪暗藏海岸生物的礁岩,海岸則在礁岩間湧動,白浪和白浪斷續中筆畫相連,海浪的拍擊聲,彷彿和海鳥的叫聲呼應成天地間的生機,海鳥的大小比例和海水的深淺、筆觸的變化,牽引出畫面的空間感。值得一提的是畫家靈活運用水彩乾濕的細微變化,加上炭筆在岩石肌理上的著墨,物質與生命、心靈之間的互動,取得和諧的共鳴,在海浪中此起彼落….

8. 華巖瀑布 57x75cm 1962

這幅以厚彩不透明方式表現的瀑布風景,極富油畫的風味。色彩在沈穩中穿插有鮮明亮麗的變化,而在塊面大筆觸的表現中,線性的岩壁刻劃不獨強調了質感的嶙峋,也豐富了造形上的表現力。自上頭宣洩而下的瀑布引起了一種動勢,而其所激起的水花,迷濛的霧氣及曲折奔逝的水流又將此直行的動線和緩化了。有動有靜、有輕有重、有深沉有明亮,一幅畫於此奔放。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張芳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