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水 水彩畫展

作品編號: 1-8 9-16 17-24 25-30
   

17. 花蓮 35x26cm 1950

海的相貌最講求平闊深遠,這是畫家最得心應手處。畫家也常為海平面營造一場風與水的對話。浪花瞬即落入海中,消失無形,但是它們正爭取最高點的跳躍,最妙的舞姿。近景的岩石似乎也被激動起來。只是遠山恆以沉靜的坐姿為這世界帶來定力。那刷洗之後再加以鉤勒的山景,沉穩、含蓄而結實,可真是畫家踏入不惑之年的寫照嗎?

18. 香港 54x40cm 1983

在這幅香港港灣的風景畫中,畫家用細小塊面及豐富的色調層次變化來表現香港都會的密集景觀。為了表達空間感,畫家有意的將大片的密佈高樓做暗灰色調的處理,而朦朧的層層山脈亦將景色拉得更為深遠。相對地前景海面上的帆船及海波則以明顯的筆觸線條為之,薄與厚、疏與密、模糊與清晰,相互呼應,使這幅畫極富有變化。海平面橫向的筆觸和橫行的帆船,與垂直的樓房產生另一層次的對照效果。

19. 七里濱 55x39cm 1961

點景的人物和汽車,比例上似乎太小了,也許畫家下意識要說明公路的寬大和深遠?公路的盡頭透露出海平面的幽光,很巧妙的使海平面向右方延伸,也使得公路有出入吐納的機會。夏日的海風吹拂著前景雜樹,並讓左方的松樹探頭垂問海水,海水則撫慰海岸,它們和公路一起營造左右迴繞的動態,此一橢圓形的結構與天空的水平動態產生對照效果。

20. 山間水庫(華盛頓郊外) 55x40cm 1974

這幅畫最能令人感受到畫家對山、石、水的「情」與「愛」了!不管是蔥鬱的青山或是嶙峋的禿岩,畫家似乎都能隨心所欲的地表達出他獨特的感覺。在這幅沒有人工味的山間水庫風景畫中,溪水用清淡的渲染手法處理得如此清澈。前景、中景的岩石山,色調豐富筆觸又活潑多變,近景的枝葉花朵,一反平常的細膩,而以幾點輕快的色塊與筆觸替代,顯得多麼自在。最令人著迷的是在那片遠山中「輕描淡寫」,似有意又無意的青綠色調筆觸了,它與清澄的水庫互為對照,觀者亦可感受到一種清涼的空氣迷漫在畫面中。

21. 梧棲海邊 38x29cm 1934

很率意的一幅水彩速寫作品,沉鬱的沙灘、遠方模糊的海水與灰藍的天空混然一體。雖然是幾分鐘就完成的作品,卻又具有畫家特有的穩重踏實的特色。繪畫技巧與風格,藝術特色與人格風範,真是一體之兩面呢!

22. 海邊秋色濃(加州) 64x35cm 1978

用線一般目的在勾勒輪廓,用以定其形以方便上彩。本幅作品畫家則用線提昇至與上彩同等地位,畫面中並不掩飾簽字筆畫出來的黑線,反而突顯其效果。因而,用在林木的這種手法傳達了另一種趣味。河口的水流清淨透明,近海處則水波璘絢,但遙遠的外海呈現的是深海沉靜的景象。仔細品味,更能體會畫家對水的感覺敏銳,感情細膩。

23. 自由女神像 55x39cm 1975

「我們到海邊去坐遊船,在海上看看自由女神,她在海口一個小島鎮壓港市,手握的火把光耀全港波及世界,我們下船去參觀她的威容,我們坐電梯到五樓才能到她肚子的部份。」畫家以同是觀眾的心情去描繪正在參觀紐約港的觀眾和此地的風光,腳下的海浪表現出遊艇前進的速度,點點風帆則讓人感受到習習海風的吹拂。紅色帆船與人物服裝上的色彩形成呼應!整幅畫緊緊地扣住觀者的視線。本幅作品與本展覽第11號大件作品構圖類似。

24. 客雅溪曲水 54x39cm 1978

對居於新竹的人們而言,客雅溪除了熟捻之外,還有一份伴陪成長的回憶,例如兒時至溪畔戲水或行走於充滿詩意的口琴橋….,畫家創作此幅作品時,你在哪裡呢?見了此畫是回想起舊日時光,或驚豔於她的丰姿?畫家以刷、洗、重疊等方式,將蜿蜒並映照著兩岸綠樹與山丘的溪水呈現於畫紙。兩岸的景緻,在層次分明的筆觸下顯得豐富而多變,畫作也因此而予人耐人尋味的感受。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張芳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