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之美 水彩畫特展

作品編號: 1-8 9-16 17-24 25-32
   

1. 桃花鄉 35x50cm 1981

它送給外孫女作紀念。生意盎然的桃花,喜悅跳躍的佈滿了整個畫面。在擦、洗,層疊的:桃花、樹葉、遠山、天空之中,與充滿生命向上的樹枝和從深山中潺流而下的山泉,特別是近景暗色的溪石,構成了主題間密切的關連。流露畫家慎密的情感。細看在溪岸右側的白衣人,在這片桃花林中,使我們禁不住融入他的角色中,實為畫家的巧思。

2. 清秋 74x55cm 1952

畫家在50年代造形功力已臻化境,繪畫元素在他筆下彷彿音樂的音符,率意安排,樂曲就出現了,本幅畫山丘上的雜樹、枝葉生動活潑,光影、色彩變化自然,枝幹、樹葉的點描,在點與點,線與線之間,節奏律動互相呼應,頗為精彩。而左右兩邊向上和向內伸展的樹枝形成「屏幕」的作用,增加畫面空間的深度與層次感。

3. 林木(中部橫貫公路) 79x55cm 1972

熟悉的台灣高山景色。樹幹的畫法,畫家於弱冠時即有之,但在中年時,運作得更爐火純青。尤其枝枒的轉折,筆調俐落。遠處是爽朗清新山氣,近處則有翠綠的小樹,它們共同營造的新生氣息,使得枯木也有逢春的想法。

4. 青草湖遠望雙溪 55x74cm 1962

畫家對自然中的景物一向有著敏銳的觀察,畫面中的取景構圖顯示了對深遠空間的熱愛。在色彩上,畫家用厚實溫潤的調子表達了自林中間隙遠望山坡房舍的舒適感覺。前景的粗獷大筆觸與遠景細微的塊面線條形成一個對比,強化了空間的變化。遠方山嶺以紫藍色調連接著天際,更營造了一份詩情畫意。

5. 客雅溪畔 75x54cm 1961

流經新竹師範,橫越新竹市區的客雅溪,是畫家生命經驗中再熟悉不過的景致了。在此,畫家將溪畔風光佈置成理想國般的世外桃源,兩旁沿著畫框上緣向中間攀爬的綠色隧道,一方面穩定了畫面,一方面也指引觀者進入溪畔的世外桃源,前景構圖令人想起現代繪畫之父塞尚(Paul C'ezanne)的畫境。枝幹雖然是一段段的完成,卻有挺直的生命張力。

6. 春(鶯歌近郊) 57x75cm 年代不詳

畫家運用水份與色彩厚薄濃淡的變化,表現出飽含溫潤氣息的春日風光。錯落的枝椏上有點點的山櫻花,即將大放,讓畫面的層次更見豐富。順著畫面中蜿蜒的小徑,拾級而上的S形動線細細體會古人所言,一幅好的風景(山水)畫,可以令觀者產生「臥遊」其間的精神感受。畫家在這幅作品中真切誠懇地將此一境界表現得淋漓盡致。

7. 古枝 75x55cm 1963

《古枝》畫在半開的博士紙上,全幅以金黃色為底並在四週以底色留邊,有如畫框,三枝古梅以黑色為基調,左二右一從畫外闖入畫面,它們的枝枒將畫面縱橫切割。除了少許的灰色調子,畫面可以清晰分辨紅、黃、藍、黑、白色系,這樣壁壘分明的色彩規劃,對擅於經營色調的李澤藩而言,是很不尋常的,而且畫面沒有他拿手的三度空間效果—幾乎是平面的。現代繪畫的兩大特色,其一是平面性,意欲在平面中探討圖與地—即主題與背景的互動關係,其二為仿中國書法的線條筆痕特質,在線條與餘白間,追求畫面的疏密張力,即書法中的「計白當黑」美學。此圖寓有這個造型意欲。

8. 桃花鄉 71x110cm 1973

這件彩墨作品是畫家在美國時所創作的,也許是周遭氣勢磅礡的自然美景激起他想營造一種渾厚華滋的花木之美,而桃花鄉就是他情感的出口。畫面中山石流水樹枝已墨色為之,而桃花就以玫瑰色調無邊無際似的渲染,點點桃花鑲滿一山彷彿傾洩而出的情意。畫家也嘗試了裱貼的手法,不但突破了棉紙層層上色與修改的難處,更展現出獨特的趣味。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黃桂蘭、王淑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