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之美 水彩畫特展

作品編號: 1-8 9-16 17-24 25-32
   

9. 元旦 74x53cm 1975

這幅水墨,畫家結合西式水彩構圖和中國水墨技法,展現了「中西合併」的彩墨意趣。特別的地方在於淡藍色大塊點狀紛疊構成的背景表達水彩畫的特質,不同於傳統水墨虛無瓢縹渺之天際的空間表現法,而從左上角俯仰而上的虯梅是水墨技法充分的顯出。清亮的明月和孤傲的寒梅相互凝視,隱隱吟頌蘇軾山水調歌頭、詞語---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0. 坡道(大湖法雲寺) 58x73cm 1965

畫家喜歡在前景以櫻花或楓紅點景。但是畫家最重要的造形藝術功力在於:風景的景深、坡道的高度、樹葉的層次、樹枝的轉折姿態、樹幹落實入地,堅挺而不可搖撼!以及幾筆就勾勒出的山石,這些特色,試問有多少畫家能夠企及?前景很像大片蕨類植物的點景,蕭疏幾筆,率意自然,也很值得品味!

11. 晴秋 78x55cm 1974

隨風揚起如浪般的秋葉,令人的心不禁也飛入畫中。畫家用時盈時虛的線條來組織畫面,配合刷洗與不透明的重疊技法,來構築畫面,黃色樹葉與黑色枝椏錯落有致,筆觸的方向,很自然的呈現了秋風輕掃秋葉的情境。寫的雖是西方的景物,呈現於我們眼簾的卻是東方的情懷。山石的塊面處理,極具中國水墨的趣味。雲的處理,在這幅作品中是以刷洗的方式來表達,同樣讓我們看到畫家面對自然時觀察與描寫的敏銳度。

12. 風景 74x54cm 1962

面對繁雜的大自然,畫家不能照單全收,必得擇精取萃。除此之外,畫家更必須決定用什麼形式符號表達自然的精萃。這幅畫讓我們看到許多美的形色。請看有多少種表達樹葉的方式?勾勒點葉、短線、長線、橫、豎、塊面、點描以輪廓突顯、用明暗烘托……;樹枝不多,但是色調有別,遠近、大小、長短不同。它們都是將大自然抽象化的方式,其他當然還有色彩的對照,質地的變化,都挑撥著欣賞者的美感。

13. 路樹黃 28x20cm 1974

街角濃濃的秋意,吸引畫家的目光,不忍就此離去,打開用彩筆繪製的日記本記錄下當時的感受。此幅畫作屋頂與樹幹的垂直線作為整幅畫的主架構,樹下的車與人適時使畫面呈現一靜一動的對比效果,隨風揚起的枝幹形成了一種律動的美感,右下方的兩棵樹和中景左方的樹群,遙相對照。而左右兩邊建築物構成二個透視消失點,使畫面空間感向兩側延伸推遠。

14. 秋色(尼加拉) 55x38cm 1974

此幅作品前景的樹葉,畫家用了不同的方向、大小的筆觸和極富變化的暖色調色彩在亂中有序的筆法下,像鋼琴大師的觸鍵,彈奏出秋日的樂章,將作品烘托得極富生意。湖面的岩石與岸上的建築做了垂直與水平對照,整個畫面呈現出甜而不膩的感覺。畫幅右方以綠顏色所框的不規則形狀及紅色小灌木叢,讓左右兩邊之樹叢更富變化與可看性。畫家用了近似照相鏡頭般的構圖,將當時的景物留在自己的「相紙」裏。

15. 青草湖林道 53x69cm 1956

這一幅青草湖林道作於1956年,但畫家在晚年曾用不透明水彩加以修飾,前景大筆觸的綠色調,將一整排的樹營造得層次分明而且生氣蓬勃,並與右邊的濃密樹葉營造強大的前景張力,將欣賞者的視角拉高,創造出向下俯視的場景。中景的樹幹是當時畫家瀟灑得意的畫法。遠處的山上人家,在虛無飄渺間錯落有致,與中景林蔭道上的人物共同譜寫人文與藝術意涵。人物走向一畦平整的田地,田地上的暗色平行斜線是畫家以筆觸方向創造物體塊面感的妙招,在畫面中景以上處處可見。

16. 陽明山櫻花 50x38cm 1982

盛開的櫻花、清澈的河面,遠山和天空…,讓人不但在視覺上,連身體都因這樣的清新而舒暢起來!櫻花是畫家擅長的題材,在充滿力道的墨筆與大小濃淡鮮艷的桃紅下,像是一群舞者的即興演出。河面和對岸遠景與天空的渲染則是大筆觸的帶過,留給我們無限的想像空間。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黃桂蘭、王淑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