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現代

作品編號: 1-8 9-16 17-24 25-30
   

25. 自由女神像 55x39cm 1975

「我們到海邊去坐遊船,在海上看看自由女神,她在海口一個小島鎮壓港市,手握的火把光耀全港波及世界,我們下船去參觀她的威容,我們坐電梯到五樓才能到她肚子的部分。」畫家以同是觀眾的心情去描繪正在參觀紐約港的觀眾和此地的風光,前景用斜角式的構圖帶出倒三角形的視覺效果,以反覆重疊的筆觸對照以點構成的遠景,遠方的紅色帆船與人物服裝上的色彩形成呼應!整幅畫緊緊地扣住觀者的視線。

26. 博多灣 79x55cm 1962

畫家在創作中常有變化繪畫語言的需要與衝動,這幅日本博多灣的景色其表現手法與畫家經常使用的有相當大的差異,帶有歐洲後期印象派的風格。天空以大塊的色面為底,其上施以大膽群狀方向不一的筆觸,而湖面與前景的平台護欄則以平行整齊的小塊面來組合,色調柔和富有裝飾性。左側垂直向的樹木則打破了水平線條的單一性,與天空的大膽線條將畫面活潑化了。

27. 火焰山(大安溪畔所見) 76x56cm 1965

這件作品以奔放的筆觸及班斕的色塊呈現出不一樣的火焰山風情,乍看凌亂的筆觸實則各具不同的表情,不受陳法約束的表達,讓畫面有更多樣的可能性產生,筆隨意走,而色彩也超脫了具像實體的範疇,加上作品上自由伸展的墨線在奔放中又見規範,整張畫令人聯想起奧盧的渾厚風格,然作品中的東方情趣,是頗值玩味之處。

28. 火焰山 60x45cm 1983

此幅作品流露了畫家對本土景物的濃郁情感。面對雄厚的火焰山他巨細無遺地描繪了周邊的景物,疏落的農家、耕作的農人和在溪邊闢出的菜圃,配上自然的景色愈顯得台灣鄉間農居與世無爭純樸味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如此細微的刻劃中,畫家不忘了做整體的參照,在山嶺上的色彩處理中我們發現了一抹黃昏的光彩,似乎將觀者帶入一個真實的情境中。

29. 火焰 54x39cm 年代不詳

標題〝火焰〞也許是1960年畫完〝火焰山〞以後的即興之作。以紅、黑兩色濃重不透明色完成,黑色部份像極了書法線條,筆線來龍去脈清楚,起落有致,有遲、速、頓、挫變化,更有飛白效果。但這是一幅畫不是書法,因為背景空間與線條之間產生極活潑的連結,混溶效果,黑線也許是火焰中的濃煙,也許是空洞無火的部份。身入其境去欣賞,觀眾會有炙熱的真實感,令人精神昂揚。

30. 木材防腐大火 38x29cm 年代不詳

此作品描繪位於現今光復路地下道旁的木材防腐公司大火的情形,此公司是專門做枕木的防腐工作,故地點臨近火車站,畫家以畫筆記錄了當年的事故現場,透過多層次色彩的重疊與刷洗,熊熊烈火與滿佈濃煙的景象,真實而深刻地呈現在眼前。佇立兩旁低矮的木造屋舍更凸顯了大火肆虐之下,人們的無助與恐懼。此處雖已不復當年光景,然而藉由這件作品,卻見證了竹塹的發展與變遷。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黃桂蘭、王淑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