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感之美 水彩畫特展

作品編號: 1-8 9-16 17-24 25-31
   

17. 玫瑰花 48x32cm 1930

畫家的花卉畫是論者津津樂道的畫作之一。啟蒙時期的他,由於大都描繪景物,用描寫景物的那一套方式來面對體積感較直接的靜物,則有拙於表達的窘境。比對高度成熟的作品,我們發現他在靜物方面,特別是玫瑰花所下的功夫之深。此作中葉片的描寫細膩,極力表現出受光的情形。

18. 香港月夜 54x39cm 1967

塊面是現代主義美感的一大命題,現代都市建築的塊面景色,正好提供畫家簡明的掌握形式與內容的合一。垂直、高矗的建物被三角形的山巒擁抱在月夜之中,橫掃的筆調很率意的完成了海面與天空,天空還濕潤的時候,畫筆一轉就營造出朦朧的滿月,滿月的月光照耀著近處彷彿掬手可得的海水。繁華的香港大概少有這種寧靜吧?

19. 小溪流 65x50cm 1981

農家生活的景象似乎始終縈繞在畫家的腦際,而且帶著孩童般的眷戀。前景的香蕉林與竹林的筆法有著童畫式的排列,與中遠景用較朦朧筆觸處理的小溪、山坡、房舍、遠山相映成趣。婦女在溪畔洗衣的情景更喚回許多我們久遠的記憶。

20. 斷我心腸 75x54cm 1960

此作品描述發生於1960年新竹舊港的學童翻船慘案。陰冷的靛青色為主調的三角形構圖,右側船頭的楔形極為有力,加上右上角被洪水沖斷的斷橋很明顯的主題性,使得畫面有著斜角動態的效果,似乎暗示著受難的學童們掙扎向上的衝力,濃重的白色顏料噴灑出的點線,更加強了場面的慌亂感,然而三角構圖的先天穩定特質又與上述的動態效果相互矛盾,此一造形的對應現象,營造了渡船下沈與學童掙扎求救的沈痛悲劇,畫家以「斷我心腸」為題表達了他的悲憫情懷。

21. 北郭園門樓 67x51cm 1935

素樸穩重的北郭園門樓沉穩地座落在畫面中央。四坡水的門樓屋是觀者注目的焦點,同時又像是一道窗口,開啟了鄭家花園的奧秘。觀者的視線隨著畫中行人的身影,在陽光與陰影的對比下,展現南國動人的鄉土情懷。

22. 關渡所見 55x39cm 1980

這是從台北關渡山頭俯視的淡水風光,盛開的櫻花從U形山谷的坡地往下盛開過去,它們和遠處的帆船一樣應是畫家刻意的點景效果。擦洗的畫法則表現出淡水一帶潮濕的氣候,雨水的滋潤,草木欣欣向榮,對岸的觀音山,在雲霧中顯得更幽渺更可以遐思。

23. 峽路(香港小巷) 39x54cm 1967

色彩的巧妙配置是畫家的一大特色。遠處的高樓、山坡與雲彩以大塊的紫藍色調做輕鬆的表現,並藉以提高了畫面的空間感。近景的矮房市集,雜沓的人群則以厚重鮮明的色彩及有力的短筆觸處理,與背景形成了一個活潑的對比。儘管畫面是如此的繁複,畫家依然能關注到明暗的變化,其留白與淺色的運用,不獨表現了光影的效果,也使密集的畫面有氣體流暢之感。

24. 火焰山(大安溪畔所見) 60x45cm 1983

此幅作品流露了畫家對本土景物的濃郁情感。面對雄厚的火焰山他巨細無遺地描繪了周邊的景物,疏落的農家、耕作的農人和在溪邊闢出的菜圃,配上自然的景色愈顯得台灣鄉間農居與世無爭純樸味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如此細微的刻劃中,畫家不忘了做整體的參照,在山嶺上的色彩處理中我們發現了一抹黃昏的光彩,似乎將觀者帶入一個真實的情境中。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黃桂蘭、王淑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