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感之美 水彩畫特展

作品編號: 1-8 9-16 17-24 25-31
   

25. 山間水庫(華盛頓郊外) 55x40cm 1974

這幅畫最能令人感受到畫家對山、石、水的「情」與「愛」了!不管是蔥鬱的青山或是嶙峋的禿岩,畫家似乎都能隨心所欲的地表達出他獨特的感覺。在這幅沒有人工味的山間水庫風景畫中,溪水用清淡的渲染手法處理得如此清澈。前景、中景的岩石山,色調豐富筆觸又活潑多變,近景的枝葉花朵,一反平常的細膩,而以幾點輕快的色塊與筆觸替代,顯得多麼自在。最令人著迷的是在那片遠山中「輕描淡寫」,似有意又無意的青綠色調筆觸了,它與清澄的水庫互為對照,觀者亦可感受到一種清涼的空氣迷漫在畫面中。

26. 口琴橋 38x26cm 1987 朱鳳霞小姐贈

畫家晚年時以懷念的方式,描繪這處他常常來寫生的地方。口琴橋位於新竹師範學校(現新竹教育大學)的後方,此畫面所呈現的是屬於早期的景物,房舍錯落有致的排列在山腳下。懷舊的情緒充滿心中,更使得畫家運用綿密的筆觸與柔和的色調,來再現山林、溪水、橋墩及滿溢出來的水流。橋下的農人與耕牛,佐以細筆勾勒,姿態生動,對應厚實的橋墩,更顯農家生活的忙碌,畫家深沉的人文關懷在此充分的流露出來。

27. 花 39x55cm 1968

畫中的花瓶是畫家自己設計的,目前陳列在本館的展示櫃中。主題的半圓形構圖配合其下的三角形黃色桌布,使得畫面在嚴謹中呈現活潑、調和並深具力量。而花團的渾圓感,更具有從內而外的一股輻射力量。

28. 玫瑰 40x56cm 1968

畫家筆下的玫瑰總是雍容華貴、光彩奪目。此幅玫瑰花彷彿欲躍出紙面,炫耀它無以倫比的光華。也許是玫瑰花那種飽和的色澤與綢緞般的質地吸引著畫家,在他的畫室中,常擺著一、兩瓶玫瑰花。

29. 花蓮 39x54cm 1983 林顯鈞先生、黃意珠女士贈

山中林木延著溪谷兩旁生長,左邊是筆直排列有序的杉林,右邊是茂盛濃密的叢林。畫家用濃綠、深藍和翠綠堆疊出山林的靜謐,呼應著前景從山巒深處流出的溪水,衝撞著參差錯落的岩石所發出的淙淙水聲。遠處渺渺的雲霧中浮現深藍的山峰導引出山中有山之高遠意境。

30. 阿里山日出 38x29cm 1947

此作為畫家灰色系列作品中堪稱極成功的作品,不透明的色感、質感在此發揮到極致,而白色的大量使用適時發揮不透明表現的需要。前景為樹梢、芒草,中景為一主山,遠景為群山,層次分明。畫家以金字塔構圖使畫面產生最穩定的視覺感受。筆觸在此扮演頗重要的角色。光線也把山的起伏與陰陽向背刻畫得更深刻,整體的雄渾之感躍然紙上。值得一提的是這件作品是畫家現場寫生的作品。此作可與第7號作品「阿里山」欣賞比較。

31. 蓋碗 28x19cm 1921

這幅畫是畫家遺留素描作品中標有年代、最早的一幅;是他進入台北師範學校後的習作。從圖中可以看出畫家在十四歲的時候就具備使物體在二次元畫面上形成三次元體積感的造形能力,也可以看到他日後的作品注重對位的完形動力表現的雛形。圖中背景的斜線與蓋碗的裝飾花紋形成初步的對位的完形動力的表達-從蓋碗右邊朝右上方伸展的的梅枝,拉到背景從右上方朝左下方描繪的斜線,再由蓋碗左邊的向右下傾斜的梅枝承接,三者相互連結形成三度空間的動力線,使畫中的蓋碗充滿立體感。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黃桂蘭、王淑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