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景之美--水彩畫特展

作品編號: 1-7 8-14 15-21 22-26
   

1. 桃花鄉 50x35cm 1981 (人物點景)

       這幅作品完成的日子正好畫家的外孫女誕生,畫家於是把它送給外孫女作紀念。生意盎然的桃花,喜悅跳躍的佈滿了整個畫面。在擦、洗,層疊的:桃花、樹葉、遠山、天空之中,與充滿生命向上的樹枝和從深山中潺流而下的山泉,特別是近景暗色的溪石,構成了主題間密切的關連,流露畫家慎密的情感。細看在溪岸右側的白衣人,在這片桃花林中,使我們禁不住融入他的角色中,實為畫家的巧思。

2. 海岸秋日 53.5x75cm 1960 (人物點景)

       比較注重前景,是畫家有別於石川老師風格的一種特色。前景的重視,主要是想拉開空間的深遠距離。但此圖中的前景,海岸邊白茫茫盛開的蘆葦花,更有點出「秋日」主題的功能。如果沒有中、遠景的調配,前景也會“功虧一簣”,其實遠景的虛虛茫茫中,無限蘊藏的表現功力,更值得我們欣賞,深思。

3. 清水斷崖 55x78cm 1972 (人物、動物點景)

       1973年畫家曾舉辦橫貫公路風光特展,相信此作乃是系列作品之一。為表現岩石的崢嶸剛硬,他用類似油畫的技巧作畫,特別是其中甚至有畫刀的趣味,質感的追求乃成為本畫之重心。明暗對比在這件作品中也被刻意強化,岩石的塊面以粗黑的短直線多次刻劃過,更增加岩石構造上的質感。為統一畫面,山崖右側之海與天均以油畫手法處理。

4. 鐵頓山 55x79cm 1974 (人物點景)

       畫家曾說:「透明水彩有它特殊的優點,因粉質含量少的關係,畫出來的作品比較輕鬆。有著透徹如寶石的光輝。」這幅描繪美國黃石公園鐵頓山的作品,正是有著透徹如寶石光輝的河水,以及有著輕鬆筆觸和淡雅色調的透明水彩畫,畫家較少作這一類透明畫法,而這幅二開大的畫作在躍動的筆觸和淡雅色調中還能夠表達出整體的結構美感,也是很少畫家可以做得到的。值得注意的是,由河分隔前景與遠景不同筆調和風景的表現,顯出畫家觀察之細膩,技法表現之豐富。

5. 街道樹 56x75cm 1960 (人物點景)

       直線分割,平面、幾何化,是現代繪畫的特色。此圖的街道樹,應是榕樹,在畫家刻意形式化安排下,樹蓋被切割成一直線,地面的鍺色調大塊面與樹蓋對照,中間夾雜著矩形化的廣場植栽。樹幹樹枝一節節一段段的完成,有著向四面八方生長的效果。

6. 社教館懷古 49x108cm 1982 (人物點景)

       在本幅畫作的構圖中,社教館位於前景左側,為大樹遮蔽了部分,右邊是孔子廟,東門城在遠景中間,火車站則在遠景右方。現今除了東門城與火車站外其餘的建築物都消失殆盡了。畫家身處時代變遷之際,對此珍惜痛心,乃產生了這系列懷古之作。畫面上的古蹟以綿密紮實的手法表現,近景的人物各具姿態與活動性質,配上遠方的中央山脈,有氣象萬千的恢弘之勢,亦有細微的感人之景。

7. 阿蘇火山口 80.5x98cm 1962 (人物、動物點景)

       此幅作品的角色和畫家的慣用色彩之風格,有較明顯之差別,這應是阿蘇火山口當地的特殊景觀使然,在構圖上以自然景觀為主要的描寫對象,畫中人物則顯得極渺,這樣的構圖形式,在英國風景畫家泰納的作品中也常見到這類以歌頌大自然的作品。值得仔細探討的是畫面的色彩,整件作品以暖色調來處理,棕紅、深赭之屬的色彩間配以灰紫、深綠、使得色彩的變化轉折,十分細膩。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黃桂蘭、王淑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