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圍之美

作品編號: 1-8 9-16 17-24 25-31
   

9. 汶水(山麓霧深)(二) 73x55cm 1955

       上接畫作7:這兩件作品,其實有許多不同;例如前景的櫻花和色點,(一)與(二)不同;樹葉(一)蕭疏(二)稍茂密;河水(一)水多氾濫(二)水少凝聚;(一)霧深(二)霧淡。筆調方面(一)較躍動疏散(二)較潤澤緊密。境界方面(一)疏放而開闊(二)溫潤而崇實。這兩件作品,應該是(一)先畫成後,畫家得意而作第二件,但兩件境界互異。從而知道,畫家作畫還是很誠懇的以當下的直覺下筆,不斤斤計較是否要仿造成一樣。

10. 熱海 77x58cm 1962

       在這幅畫面中,畫家以繪畫的基本造型語言:點、線、面,配合深沈與明亮的對比色彩將港灣的夜景很感性地表達出來了。遠處山腳下逐漸排高的層層樓房大廈及近景港邊的建築物、輪船均以大小不同、色調有著細微變化的塊面來表現。其間綻放無數的高彩度與明度的小點,為都會中的燈火,並將海面照耀得無比燦爛。夜色的倒影,使河水的溫度提高,使「熱海」名符其實的成為熱海了。幾筆大膽的線條揮灑在山坡上、海面上及建築上,益增添了此幅畫面的韻律感與現代感。

11. 山間淨池 74x58cm 1952

       此畫的空氣感極佳,水平如鏡。清澄如許的「淨池」如今已不復多見。畫家善於畫山,也樂於畫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讓我們懷念起畫家是仁智雙修的大師。前景的樹枝十分有表情地引領觀畫者至畫中瀏覽一番,在技法上則是暈染、重疊交錯運用,樹葉的色彩變化十分豐富,也是畫家深入觀察的結果。整件作品可以說是形神兼備。

12. 山湖(大埔水庫) 74x57cm 1972

       在這張作品中,畫家以堆疊色彩筆觸的方式來處理空間與結構間的關係。雖然在畫中不見明確的線條,但透過筆觸與色彩來架構,仍可見畫面之張力十足,湖邊垂釣的人物點綴其間,其安排配置均可見畫家的用心。

13. 海邊秋色濃(加州) 64x39cm 1978

       用線在寫生過程中往往是前奏,目的在勾勒輪廓,用以定其形以方便上彩。畫家則用線提昇至與上彩同等地位,畫面中並不掩飾簽字筆畫出來的黑線,反而突顯其效果。因而,用在林木的這種手法傳達了另一種趣味。他不排斥線條,且讓色面和線條維持了最大的和諧。

14. 杉林溪 39x55cm 1983

       這件作品以層層重疊的筆觸,營造出滿紙蔥蘢的綠意。在透明與不透明畫法處理得恰如其份,畫面中的人物安排似乎也隱約地將觀賞者一同帶入畫裡。右下角的安排與左側的樹木也形成呼應對照,使主題的瀑布更見氣勢壯闊。後期的作品中,出現許多油畫方式之厚塗色塊,用之於山林,效果是一片綠意,分不清樹與樹之界線,但渾然得天成,氣勢壯闊。此畫之背景即是如此。瀑布、點景人物均置於中央,前景稍作安排,都是他創作中反覆運用的法則。。此圖即為本館簡介封面之原作。

15. 雲山 78x54cm 1972

       這是一幅氣氛獨特的風景畫。面對高山雲霧瀰漫的景象,畫家必定有特別的感觸。畫家致力去經營那種似虛似實、如詩亦如夢的韻味。我們看到前景的山林樹木被簡化了,重點放在中景以後的雲山。藍灰色的渲染塗抹效果極為特殊。「山在虛無漂渺間」的韻味展現無遺。

16. 潛園住宅內庭 53x40cm 1936

       此幅曾於1971年文建會年代美展參展,畫中古井旁一對黑鴉似正竊竊私語,竿上則晾曬著衣物,和背景古老的紅色飛簷、綠色花窗形成耐人尋味的今昔之比。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黃桂蘭、王淑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