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腳天涯

作品編號: 1-8 9-16 17-24 25-31
   

17. 梧棲 54x39cm 1983

       畫的是畫家妻子的娘家,事實上,不論是東門城、潛園、廟宇或農家,畫家之所以醉心於此,且樂此不疲,實是建築的造型與色彩具備了傳統地方性的風味,描寫這些景物,有著視覺上的特殊震撼力。這件作品也屬於潛園系列的效果表現。畫家常說:「我沒什麼新思想,」其弟子體會他的平凡是:「思想不須新,而是要沉。」透過農家的一景一物,畫家把他的人生觀、哲學觀與美學觀在筆劃色澤中表露無遺。

18. 杉林溪 39x55cm 1983

       這件作品以層層重疊的筆觸,營造出滿紙蔥蘢的綠意。在透明與不透明畫法處理得恰如其份,畫面中的人物安排似乎也隱約地將觀賞者一同帶入畫裡。右下角的人物、欄杆與左側的樹木也形成呼應對照,使主題的瀑布更見氣勢,涓涓溪水更富韻味,此圖即為本館簡介封面之原作。

19. 朝霧(淡水河) 74x55cm 1956

       清晨的淡水河披上了一襲薄霧,迷濛中充足的水份渲染,使天空、遠景、河面無限擴展。水平橫向的構圖,電線桿和竹桿架卻支撐起畫面向上的力量,搭配著前景彩度較高的船隻、草叢使畫面平穩中富有變化。畫家慣有的點景人物,牛隻、牛車和穿白衣的農夫,和在河面上的船隻、漁夫使視線轉移,乃至無際的遠方。

20. 香港 54x40cm 1983

       在這幅香港港灣的風景畫中,畫家用細小塊面及豐富的色調層次變化來表現香港都會的密集景觀。為了表達空間感,畫家有意的將大片的密佈高樓做暗灰色調的處理,而朦朧的層層山脈亦將景色拉得更為深遠。相對地前景海面上的帆船及海波則以明顯的筆觸線條為之,薄與厚、疏與密、模糊與清晰、相互呼應,使這幅畫極富有變化。

21. 青天白雲(中央山脈) 45x38cm 1980

       色調豐富、筆觸綿密、結構簡明,是此幅作品的特色。畫面切割為「小間大」的四份,是有意分割還是實景如此?色調由暖而冷,逐次向前推衍。中間以山居煙囪、小樹枝、樹叢、雜草將空間拉開。實中有虛,綿密又通透。

22. 阿蘇山 54x38cm 1961

       這件作品,採透明與不透明的混合技法來表現,前景以極寫意的筆觸,大膽地表現壯闊的草原。構圖可分成三段,草原、主山、天空,在取景的角度上有環狀的視覺效果,天空的部份以透明技法來表現。使得整幅作品呈現出多樣的面貌,中景的山以簡練的筆觸與色塊,毫不造作地表現,前後層次極佳。

23. 鐵頓山 79x55cm 1974

       畫家曾說:「透明水彩有它特殊的優點,因粉質含量少的關係,畫出來的作品比較輕鬆。有著透徹如寶石的光輝。」這幅描繪美國黃石公園鐵頓山的作品,正是有著透徹如寶石光輝的河水,以及有著輕鬆筆觸和淡雅色調的透明水彩畫,畫家較少作這一類透明畫法,而這幅二開大的畫作在躍動的筆觸和淡雅色調中還能夠表達出整體的結構美感,也是很少畫家可以做得到的。值得注意的是,由河分隔前景與遠景不同筆調和風景的表現,顯出畫家觀察之細膩,技法表現之豐富。

24. 大湖景色(汶水大橋) 75x58cm 1954

       從天空看下來,除了主山之外,台地、房舍、河流、田野、平疇橫亙。 畫家巧妙的以前景右方的彎曲樹木,破除了以上的水平橫線。旱田上田畦的斜線,營造了透視空間的張力。從前景的淺黃色茅草開始,一層層漸遠漸深的色調規畫,加上各種小雜樹,錯落有致的切割出每個區域的空間,很令人激賞。鬆散的前景筆調,使得中景的景物更加生動有力。

  導覽執筆:  蔡長盛丶徐素霞丶李明倫丶黃桂蘭丶王淑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