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腳天涯

作品編號: 1-8 9-16 17-24 25-31
   

25. 香港小巷 39x54cm 1967

       「香港小巷」是畫家1967年畫遊香港所創作的,當時香港迅速的現代化與傳統生活形成對照;高樓快速竄起和傳統民房形成對比,給予他無限的感懷。本幅作品使用二元對立的形式架構,人聲鼎沸的傳統市集對應高聳靜謐的摩天大樓。在技法表現上,以繁複與簡潔、黝暗與明亮等強烈的視覺對照,呈現城市文明變遷的圖像,發人省思。

26. 汶水山地青年 27x39cm 1943

       1945年後畫家人物創作逐漸地增加了。畫家常至苗栗汶水大湖附近做風景寫生。當地有不少山地居民,此一畫作即以旅遊時所遇見的山地青年為主題。山地青年為生活而勞苦工作的艱辛給予畫家很大的印象,畫中青年背了置物籃,簡潔有力的筆觸表達了原住民的樸實無華。背後帶煙霧的山嵐、溪水、河床亦是畫家擅長的風景描寫手法,表現得清新而自然。

27. 芝加哥 53x45cm 1974

       畫家擅於安排畫面,是我們在欣賞他的所有作品得到的共識。比例與均衡美往往在畫家的作品中扮演重要的結構美的職責,我們看這幅作品前景左方的人物,與中景右方的帆船保持極佳的均衡。市街高低的建築物與前景海岸錯雜的岩石又有適當的對比,這都是畫家匠心獨運所在。當然,河上的天光雲影更讓人激賞。

28. 斷崖 55x78cm 1973

       畫家在這幅畫中徹底地顯露出他那藝術家纖細浪漫的情感。除以純熟內斂的技法表達了重重迴轉的高山峻嶺及濕潤清涼的山嵐外,最讓人著迷的是那些隱含在懸崖石壁上的夢幻色彩。藍綠相間、紫紅交替,在一片沉穩的色調中,乍現數筆明亮的粉紅。含蓄中表露出絲絲熱情,是不是畫家的寫照呢?

29. 苗栗(南苗) 76x58cm 1935

       1935年後,畫家漸擺脫石川陰影而進入第二階段──發展時期。近似油畫的厚塗手法,線條短而厚實,與英國水彩的「柔性訴求」不同,而用色也是極大膽,有些微的「野獸」。整體是堅實厚重的,頂端屋脊的斜線引向遠方空間,並銜接遠方白雲,而完成了本幅作品的"S"形的曲線構圖。

30. 九份 76x58cm 1960

       在這張作品中,觀者不妨試著以"自然形象採抽象的觀念來表達"來重新審視具象作品,畫幅中由方形、三角形、點、線、面……這些幾何元素構築而成,將對事物的基本認知,如這是樹、房子……暫拋於外時,見山非山的玄妙之道,盡在當中,畫中S形的動態巧妙地將作品的力量由右上及左下方伸展至畫框之外。

31. 台南安平港 37x27cm 1936

       前景由左向右斜下的港埠,再以右側船隻的一半加以平衡。整幅畫以輕鬆明快的筆調描寫安平港,畫面結構紮實穩重,加上櫛比鱗次的桅桿,使畫作具有跳躍的美感。

  導覽執筆:  蔡長盛丶徐素霞丶李明倫丶黃桂蘭丶王淑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