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歸巢

作品編號: 1-9 10-18 19-27 28-35
   

28. 口琴橋 26x38cm 1987 朱鳳霞小姐贈

        畫家晚年時以懷念的方式,描繪這處他常常來寫生的地方。口琴橋位於新竹師範學校(現新竹教育大學)的後方,此畫面所呈現的是屬於早期的景物,房舍錯落有致的排列在山腳下。懷舊的情緒充滿心中,更使得畫家運用綿密的筆觸與柔和的色調,來再現山林、溪水、橋墩及滿溢出來的水流。橋下的農人與耕牛,佐以細筆勾勒,姿態生動,對應厚實的橋墩,更顯農家生活的忙碌,畫家深沉的人文關懷在此充分的流露出來。

29. 劉李玉像 54x46cm 1950 劉李芹女士贈

        這是畫家妹婿劉燦然先生之母親,亦是畫家的鄰居,按輩分是畫家的舅媽。由於家族之間來往頻繁,她對畫家及夫人十分的疼惜與照顧,在當年油畫顏料的昂貴不是一般人有能力購買的,而這一系列肖像畫卻是畫家鮮見的油畫作品,除了紀念性外,<保存>可能是畫家考慮用油彩的因素之一。除卻畫面的藝術性,我們看到的是畫家對長輩的敬重之心,油然心生,溢於畫面。

30. 劉先生像 54x46cm 年代不詳 劉李芹女士贈

        這是畫家妹婿劉燦然先生之父親劉必達先生。在畫這件作品時,因為劉先生已仙逝,因此是參照照片加上畫家與劉先生的交往印象而畫,在畫的當時,往事如同陳舊的老相本一頁一頁的浮現於心海,喚起畫家對劉先生的記憶。可以說,這是一幅用記憶完成的作品。

31. 岳父畫像 46x39cm 1932 蔡裕璋先生贈

        畫中人物為畫家的岳父蔡謀錦先生,是畫在木板上的油畫作品。畫家的水彩作品較為厚重,因此在處理油畫的技巧上,頗能得心應手。臉部神情的描寫值得細細品味,面部肌肉轉折與嘴邊的鬍鬚,表達得唯妙唯肖。唐衫與古代禮帽令人十分懷念那個純樸的年代。

32. 梧棲鴨寮水碓 39x54cm 1980 李遠川先生贈

        這件作品頗能代表畫家中年後技巧之成熟和人格之圓滿。畫中央的小橋是表現空間結構和遠近的神來之筆;色彩鮮麗,生機蓬勃,但仍保持其厚重樸實的一貫畫風。畫中有明顯擦洗過的痕跡,表現遠景,非常神妙!

33. 巴鐵摩夜景 26x35cm 1974 李遠川先生贈

        在這幅作品中,畫家以「染」、「洗」等技法,來處理夜色迷朦的巴鐵摩,以點、線、面構築畫面主體。黃褐色點與藍色短線條,以筆淡淡的點染為灰藍的月夜帶來溫暖與生氣,更增添了幾許詩意。這樣的主題讓人聯想到畫家熟悉的「南寮月夜」系列,不知在異鄉的夜裡,畫家是否透過繪畫來訴說對家鄉的思念。

34. 動物摺紙  1973 魏安怡女士贈

        李澤藩於1973年7月至12月到美國探望長子遠川、長女惠美及次子遠哲,在美國停留的五個半月中,由西部到東部,以長堤、芝加哥、巴鐵摩三地為據點,到處旅行。在芝加哥時曾應邀到外甥女劉玲玲家作客,當時為玲玲的女兒魏安怡摺了這幾隻動物,安怡一直妥為保存,直到2015年 11月親自攜回贈予本館。

35. 「玉兔望月」及「白鷺鷥」花燈   1973 李遠川先生贈

        李澤藩於1973年7月至12月到美國探望長子遠川、長女惠美及次子遠哲,在美國停留的五個半月中,由西部到東部,以長堤、芝加哥、巴鐵摩三地為據點,到處旅行。住遠川家時,在找不到材料的情況下,他利用衣架的鐵絲與廚房紙巾作成「玉兔望月」及「白鷺鷥」兩個紙燈籠送給孫子以君。四十多年來此兩個紙燈籠一直吊掛在遠川家,直到 2015年6月才以航空包裹寄回,贈予本館。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王淑津、章錦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