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作品

作品編號: 1-8 9-16 17-24 25-30
   

1. 桃花鄉 35x50cm 1981

這幅作品完成的日子正好畫家的外孫女誕生,畫家於是把它送給外孫女作紀念。生意盎然的桃花,喜悅跳躍的佈滿了整個畫面。在擦、洗,層疊的:桃花、樹葉、遠山、天空之中,與充滿生命向上的樹枝和從深山中潺流而下的山泉,特別是近景暗色的溪石,構成了主題間密切的關連,流露畫家慎密的情感。細看在溪岸右側的白衣人,在這片桃花林中,使我們禁不住融入他的角色中,實為畫家的巧思。

2. 口琴橋 56x40cm 1978

交錯有緻筆觸完成的這幅作品,將此地的風景忠實的記錄下來,畫家大膽地將橋面置於畫面近中央處,卻完全沒有將畫面隔斷的感覺,這是因為畫家在此將物象與空間之間的關係,不斷地斟酌、推敲,每一筆線條,每一抹筆觸,都是重要而必需的,正因如此,我們才能看到如此精彩的畫作,作品也因此顯其深刻,意境幽遠。

3. 鐵頓山 79x55cm 1974

畫家曾說:「透明水彩有它特殊的優點,因粉質含量少的關係,畫出來的作品比較輕鬆。有著透徹如寶石的光輝。」這幅描繪美國黃石公園鐵頓山的作品,正是有著透徹如寶石光輝的河水,以及有著輕鬆筆觸和淡雅色調的透明水彩畫,畫家較少作這一類透明畫法,而這幅二開大的畫作在躍動的筆觸和淡雅色調中還能夠表達出整體的結構美感,也是很少畫家可以做得到的。值得注意的是,由河分隔前景與遠景不同筆調和風景的表現,顯出畫家觀察之細膩,技法表現之豐富。

4. 社教館懷古 108x49cm 1982 何銓選先生收藏

在本幅畫作的構圖中,社教館位於前景左側,為大樹遮蔽了部分,右邊是孔子廟,東門城在遠景中間,火車站則在遠景右方。現今除了東門城與火車站外其餘的建築物都消失殆盡了。畫家身處時代變遷之際,對此珍惜痛心,乃產生了這系列懷古之作。畫面上的古蹟以綿密紮實的手法表現,近景的人物各具姿態與活動性質,配上遠方的中央山脈,有氣象萬千的恢弘之勢,亦有細微的感人之景。

5. 黃石公園瀑布 60x90cm 1973

畫家旅美期間所創作的作品,在用色上較之先前更加大膽、活潑。大量原色的直接使用,間或夾雜時盈時虛的黑色墨線,在看似紛亂中隱現著對內在真實的探求。在整幅作品中,因右下方的留白處對照綿密筆觸的山石、流水而顯得極具意義。

6. 孔子廟 117x80cm 1986

本圖與「社教館懷古」、「西門教堂附近」等作品,構圖意象相近。紅瓦、綠野、高山與藍天,白雲橫畫整個畫面,景深極深而視野開闊。前景有如攝影廣角或魚眼鏡頭的效果,具有大地載天的大氣勢、大格局。左邊的圍牆和道路帶動縱深,引入畫面後方及於無盡,遠景很可以想像…。

7. 尼加拉秋色 131x70cm 1973

「到地下室去畫尼加拉瀑布,用濕法表現秋色濃厚的樹木可再有心得,比較順利,漸漸開拓我喜愛的墨水畫」這是畫家於1973年10月12日的日記,墨水畫就是水墨畫,如今也稱為彩墨畫。這幅畫呈現了畫家面對新題材,掌握新材料的興奮心情。水墨畫較不易修改,更不能擦洗,所以更能看出畫家的「第一手」觸痕效果。初秋的楓樹熱烈地長著,高空朵朵捲雲爭相滾動,水聲、風聲、車聲以及遠處的瀑布聲奏起了自然的交響曲,正如畫家心中,水彩與水墨的交響。

8. 潛園 110x90cm 1985

與其他兩幅「潛園」相較,本幅的潛園主題稍拉近至觀者眼簾。亭台樓閣、房舍等雖只佔畫面四分之一,但細加觀照卻堂廡寬闊,錯落有致,建築以黑色筆勾勒結體,構造頗為用心,前景的湖畔迴廊甚至還表現出牆上四幅寓言故事圖畫,湖上水氣飄著梅花香,遠山飄著大地的生氣,山腰雲霧盈盈彼此對照,不愧大師手筆。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王淑津、邱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