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作品

作品編號: 1-8 9-16 17-24 25-30
   

9. 客雅溪畔 78x55cm 1972

畫家從1960年代進行現代主義式線條與色彩的實驗研究,1970年代達到了一個高潮。鮮艷大膽的色彩與活潑奔放的線條略帶狂野的氣質,是此時的特色。畫家還刻意選擇黃昏的主題創造戲劇性的張力,全圖籠罩在金黃色的夕日餘暉下,不時散發寶藍、粉紅的光芒。活潑的色塊、線條、點線是落幕之前豪華盛大的演出。值得注意的是,畫家仍然不會忘記牛、房子、高塔的敘述性點景,這些點景,深化了整幅畫的質量感。

10. 西門教堂附近 108x49cm 1982 何銓選先生收藏

畫家曾有《西門教堂》一件小作品(1922年),將教堂擺在井字形構圖的重點位置上,此作則把小教堂當配角,表現早期新竹城西邊建築及新竹西南方的自然景觀。筆調是畫家中風以後的綿密特色。構圖強調中景,量感豐足,境界則是潤澤渾厚的氣勢磅礡。

11. 舊金山灣 103x80cm 1973

這幅畫又見精彩的餘白!在一條街的樓房牆腳留下午後的陽光。畫家在1974年元旦畫下這幅舊金山夏日的回憶,但是將年代標成1973年。新年氣象新,畫家以大膽而肯定的筆調掃描市郊的草皮,幾道大筆觸掃過,就把大片前、中景完成了,而色調、線條又掌握得穠纖合度,明暗相宜。前、中景三處朱紅色帶動了活力,並與橙黃的天空拉開了空間和深度。幾道橫掃的藍色調也擔負起同樣的職責。遠方海面的另一道藍,筆直的延伸入不可見的都城後方,更是精采。

12. 關西羅家 54x39cm 1975 何銓選先生收藏

大自然中的色調是細微而多變化的,以有限調色盤中的色彩很難去再現實景中的感覺。仔細觀察此畫面可以發現畫家用了心思,以淺淺的黃綠色漸進加濃描繪平疇田野,而山丘則從黃綠、深綠到深藍、淺藍色調表現層疊的山峰。前景以青色調再現的溪水、深綠筆觸描寫的灌木叢,及中景紅褐瓦片的農舍,則讓此畫面在安定的構圖中帶有著活潑的氣氛。

13. 玫瑰花 45x54cm 1985

圓滾滾的玫瑰花,紅、白相間各自旋轉,且圍成一圈,似乎快速的跳著土耳其舞。左右伸展的花裙和底下的花瓶成一「T」字形造形,使得畫面有了一個穩定的局面。桌面紅、藍色調相間的處理,則在色彩上調和了整幅畫面的冷暖對比。動與靜、人性與修為、人性與自然,似乎也可以在這幅畫中找到註腳。

14. 斷崖 55x78cm 1973

畫家在這幅畫中徹底地顯露出他那藝術家纖細浪漫的情感。除以純熟內斂的技法表達了重重迴轉的高山峻嶺及濕潤清涼的山嵐外,最讓人著迷的是那些隱含在懸崖石壁上的夢幻色彩。藍綠相間、紅紫交替,在一片沉穩的色調中,乍現數筆明亮的粉紅。含蓄中表露出絲絲熱情,是不是畫家的寫照呢?

15. 香港月夜 54x39cm 1967

塊面是現代主義美感的一大命題,現代都市建築的塊面景色,正好提供畫家簡明的掌握形式與內容的合一。垂直、高矗的建物被三角形的山巒擁抱在月夜之中,橫掃的筆調很率意的完成了海面與天空,天空還濕潤的時候,畫筆一轉就營造出朦朧的滿月。繁華的香港大概少有這種寧靜吧?

16. 玫瑰花 38x52cm 1980

此圖的花瓶是畫家設計,再請吳開興製作燒製的許多花瓶之一,曾出現在竹師美術教室作為學生靜物寫生之用。玫瑰花的造形是晚期的特色,強調花朵的潤澤、圓渾、光整的內在本質,而不計較其外表的個別花瓣形狀,多層次的擦洗和濃彩的運用,也是他晚年喜歡的玫瑰花表現方法。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王淑津、邱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