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風光展-橫貫公路、花蓮

作品編號: 1-9 10-18 19-27 28-34
   

1. 太魯閣 97x75cm 1972

畫家在這幅畫中充份的展現了他粗獷瀟洒中含帶細緻穩重的風格。大塊豪放的筆觸將橫貫公路雄厚壯大的氣勢表現無遺,而從其間細短的線條和豐富的色調又顯露了無比細膩的感性。前景岩石與遠方雲山以濛瀧淡化的處理,益加強了中景山石溪水的力量,加上空間的深遠。讓人感受到藝術家詮釋大自然奧妙的一種真誠和感動。

2. 橫貫公路 78x55cm 1974

輕快的筆觸、豐富的色調,讓這幅畫先予人一種活潑明亮的感覺。畫家更大膽地運用了線條的動勢,如大彎曲的山路、山谷下「之」字形的小溪、水平帶狀的雲彩,均增加了畫面生動的效果。

3. 雲山 78x54cm 1972

這是一幅氣氛獨特的風景畫。面對高山雲霧瀰漫的景象,畫家必定有特別的感觸。畫家致力去經營那種似虛似實、如詩亦如夢的韻味。我們看到前景的山林樹木被簡化了,重點放在中景以後的雲山。藍灰色的渲染塗抹效果極為特殊。「山在虛無漂渺間」的韻味展現無遺。

4. 雲深處 102x89cm 1972

處在山中的天祥經常有雲霧環繞著,畫家經由彩筆將此特殊的景象呈現出來。大膽活潑的筆觸亂中有序,間夾彩度極高的色塊,散發一種渾厚華滋的風味。左前方的幾棵樹木,以粗黑的大筆觸表達,平衡了右方強而有力的景物。

5. 峻崖 52x77cm 1972

此件作品是畫家極罕見的透明水彩作品之一,利用紅藍綠等色的筆觸描寫岩石峭壁,以抽象的觀念表達,畫家敏銳的洞悉力使得作品不再只限於外在物象的表達,更多的是表現內在的藝術層次。流暢而輕鬆的表現手法,使整幅作品流露出自然不造作的氣質。

6. 花蓮晨景 77x55cm 1976

此幅作品描寫被薄霧覆蓋的清晨,純樸農家的生活就此展開序曲。蜿蜒的河流引領吾等的視線進入依山傍水的農家。技法部份,採重疊與刷洗的方式來表現層次與空間,畫面上傳達出極佳的空氣感。景物的處理用一種較概括性的手法,著重整體勝於細節。色彩的運用上,大膽的利用桃紅色來描寫前景坡地,在沉穩畫面中增添了活潑的氣息。

7. 清水斷崖 55x78cm 1972

1973年畫家曾舉辦橫貫公路風光特展,相信此作乃是系列作品之一。為表現岩石的崢嶸剛硬,他用類似油畫的技巧作畫,特別是其中甚至有畫刀的趣味,質感的追求乃成為本畫之重心。明暗對比在這件作品中也被刻意強化,岩石的塊面以粗黑的短直線多次刻劃過,更增加岩石構造上的質感。為統一畫面,山崖右側之海與天均以油畫手法處理。

8. 幽谷瀑聲 69x134cm 1974

比起「橫貫公路瀑布」來,這幅水墨畫在筆法上、寫景上都「客氣」多了,或許是較為早些的作品。層層相疊的瀑布為此畫的主景,水邊的石壁以橫向筆觸為之,與傳統的皴法頗為不同。兩旁循壁而上的樹木筆法隨意,色彩豐富,展現一片濃厚的秋意。

9. 橫貫公路瀑布 90x173cm 1974

畫家在課堂上曾經半自嘲的說:「我也可以畫國畫吧?!」從畫家的簽名和書法看來,他其實很有潛質可以表現中國畫那種抽象空間的美感。而他在60年代也的確嘗試過抽象的表現方式。1973年在美國兒女家中也曾經說過要「開展我喜歡的墨水畫」。此幅橫貫公路瀑布,筆法恣意縱橫、豪邁揮灑,而能表達山水的峻拔堅實,大有我不遑讓的氣勢。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