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圖經營

作品編號: 1-8 9-16 17-24 25-30
   

9. 孔子廟 117x80cm 1986

本圖與「社教館懷古」、「西門教堂附近」等作品,構圖意象相近。紅瓦、綠野、高山與藍天,白雲橫畫整個畫面,景深極深而視野開闊。前景有如攝影廣角或魚眼鏡頭的效果,具有大地載天的大氣勢、大格局。左邊的圍牆和道路帶動縱深,引入畫面後方及於無盡,遠景很可以想像⋯。

10. 客雅溪 78x55cm 1974 李遠川先生捐贈

客雅溪載著畫家濃濃的情感,是他永遠的題材。此畫中山丘上的廟宇、靈塔與水邊的農舍,環繞在一片祥和氛圍中,畫家靈活的以大片的渲染和輕快筆觸,將此樸實自然的生活情境烘托出來了。

11. 香茅油工廠(汶水) 71x56cm 1956

此圖採「右下斜」構圖,將破舊草寮工廠設在右前方,重心偏右,畫面由幾個三角形構成,頗為嚴謹,雖然中景的人物營造幾許動態效果,左斜的樹,左上飄的煙,企圖將右下降的力量拉回,但此圖的深沉凝重依然,如果說畫家在表現鄉野情趣美感,不如說他是在表現勞動生活的困頓。美與真實的兩極調和,是畫家作品的主軸。他的美並不是簡單的美。

12. 香港月夜 54x39cm 1967

塊面是現代主義美感的一大命題,現代都市建築的塊面景色,正好提供畫家簡明的掌握形式與內容的合一。垂直、高矗的建物被三角形的山巒擁抱在月夜之中,橫掃的筆調很率意的完成了海面與天空,天空還濕潤的時候,畫筆一轉就營造出朦朧的滿月,滿月的月光照耀著近處彷彿掬手可得的海水。繁華的香港大概少有這種寧靜吧?

13. 梧棲 54x39cm 1983

畫的是畫家妻子的娘家,事實上,不論是東門城、潛園、廟宇或農家,畫家之所以醉心於此,且樂此不疲,實是建築的造型與色彩具備了傳統地方性的風味,描寫這些景物,有著視覺上的特殊震撼力。這件作品也屬於潛園系列的效果表現。畫家常說:「我沒什麼新思想」,其弟子體會他的平凡是:「思想不須新,而是要沉。」透過農家的一景一物,畫家把他的人生觀、哲學觀與美學觀在筆劃色澤中表露無遺。

14. 後院(蘭花) 53x74cm 1972

本幅以淡土黃色為底色作畫,因而「留白」(留空白)之處也能溶入畫面中。前景主題洋蘭本身的空間處理相當確實,背景從遠而近有數處的白色塊面,是畫家刻意安排的群化結構,形成"之"字推演的構圖,表現音樂的律動性,不可忽視。畫家以不規則的塊面築構背景,在格調上頗為特殊。

15. 杉林溪 39x55cm 1983

這件作品以層層重疊的筆觸,營造出滿紙蔥蘢的綠意。在透明與不透明畫法處理得恰如其份,畫面中的人物安排似乎也隱約地將觀賞者一同帶入畫裡。右下角的安排與左側的樹木也形成呼應對照,使主題的瀑布更見氣勢壯闊。後期的作品中,出現許多油畫方式之厚塗色塊,用之於山林,效果是一片綠意,分不清樹與樹之界線,但渾然得天成,氣勢壯闊。此畫之背景即是如此。瀑布、點景人物均置於中央,前景稍作安排,都是他創作中反覆運用的法則。此圖即為本館簡介封面之原作。

16. 鶯歌街角 52x38cm 1941

這件作品,畫家以輕快的筆調,佐以透明水彩技法,夾雜以數筆較飽合的筆觸完成,在靜(屋舍)與動(溪水)的對照間,畫家總是能以不同比重的構圖來穩定畫面,以此件作品為例,雖然溪流所佔比例只是近畫面的五分之一,但因其力量得以往畫外伸展,因而仍有足以與屋舍相平衡的力量。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王淑津
附註:畫作依照創作年代排序:
8. 蘇花公路1968,14. 後院(蘭花)1972,26. 風景(舊金山)1974,28. 鐵頓山1974,27. 黃石公園附近1975, 13.梧棲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