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印象展-日本、香港

作品編號: 1-9 10-18 19-27 28-34
   

19. 箱根 54x39cm 1961

暗色調的前景,果真被烏雲遮住陽光?中景的市景果真陽光普照?有可能,但也許這只是畫家藉明暗對比來創造畫面空間與美感效果,美感與真實之間,畫家可隨意調整比例,一般而言畫家總是求取兩者的最大公約數而後罷休。此畫的四大片楔形構圖,建物的平板,由於海面的線條和天空的動態加以對應,使得作品活躍了起來。

20. 九州(阿蘇山) 54x38cm 1961

這件作品,採透明與不透明的混合技法來表現,前景以極寫意的筆觸,大膽地表現壯闊的草原。構圖可分成三段,草原、主山、天空,在取景的角度上有環狀的視覺效果,天空的部份以透明技法來表現。使得整幅作品呈現出多樣的面貌,中景的山以簡練的筆觸與色塊,毫不造作地表現,前後層次極佳。

21. 阿蘇山 54x38cm 1961

前景水田的中心透視,平直深入,幾欲切割山巒,而山巒則沈重、穩健的下沈,兩者在切割線上產生強大的張力。此時期畫家極重視造型,以塊面描繪物體,強調畫面的結構力量,其畫面的分割、規劃都有跡可尋,觀者可按圖索驥好好研究。

22. 香港 54x40cm 1983

在這幅香港港灣的風景畫中,畫家用細小塊面及豐富的色調層次變化來表現香港都會的密集景觀。為了表達空間感,畫家有意的將大片的密佈高樓做暗灰色調的處理,而朦朧的層層山脈亦將景色拉得更為深遠。相對地前景海面上的帆船及海波則以明顯的筆觸線條為之,薄與厚、疏與密、模糊與清晰、相互呼應,使這幅畫極富有變化。

23. 男體山(中禪寺湖) 54x38cm 1961

這幅描寫男體山中禪寺湖的風光,前景畫家以簡化的形象輔以大膽的用色與筆觸使整件作品顯得生意盎然,畫面中最難處理的部份應是中景的斜坡,畫家利用斜坡上的幾株枯樹與正低頭吃草的動物讓這片草坡的傾斜度有了緩和的部份,山石的陰陽面相表現得十分成功。總體來說,這件作品以較明快的方式來表達當地的景緻,頗具氣勢。

24. 香港(休息所) 55x39cm 1967

風景區的休息所,強烈的廣告招牌訴求,很像台灣大多數風景區的景象。本來是一種視覺污染吧?在畫家筆下卻成了營造明朗,暢快效果的造型要素。畫家敏銳的視覺感應常無奈於環境被人造物無端破壞,可卻有絕對的自由在自己的畫面營造美感。

25. 滯船 54x40cm 1973

此題目為滯船。主題物—風帆,大膽突出的佔據中景,堵住海上原本遼闊的空間,暖色調的大帆與波光閃閃的冷色調海面勉強營造補色調和。一種突兀、被困,大而無當的感覺正好表達「滯船」的主題意象。

26. 鄉景(大阪近郊) 54x38cm 1962

畫家在1960年左右頗強調作品中的塊面效果,常以塊面筆調描繪山石。此作品中的主山極似塞尚的聖維多山,猜想畫家於作畫時,或有在畫面切割、塊面處理、色彩營造諸方面規摹塞尚造型理念的意思,是一件值得細看的作品。

27. 熱海 37x27cm 1979

這幅描寫熱海的作品是以遠眺式的構圖繪製,整幅作品以十分清朗、明快的色彩來表現當地的景緻,在欣賞這件作品時,不妨試著將現實物象抽離,用抽象的觀點去看畫面中的筆觸、色彩塊面、及構圖的佈局。大自然的奧妙固然令人驚嘆,但畫家獨特的觀看自然的態度,更令人動容,這也是為何常常只是描繪生活中極簡單的片段,卻往往令人印象深刻之處。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