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風光展

作品編號: 1-7 8-14 15-21 22-25
   

1. 泰安鄉 75x55cm 1961

透過畫家的作品的引領,讓時光倒流至1960年代左右,其忠實地記錄了當時的生活情態,就如同畫家生前所言:……每一幅作品中都會喚起當時的回憶,好似掌握了生命中的點滴。在這張作品中,畫家以大量的「水洗」、「重疊色層」的技法來處理略帶矇矓霧氣的泰安鄉間景致,取景構圖上,似乎也因題材使然,而有一種親近生活的美感流露其間。

2. 虎山溫泉路 73x54cm 1955

在這幅畫中,畫家以純淨的筆調來描寫虎山溫泉,捨棄了重疊敷彩的形式改以單純簡練的畫法逐層將空間往後方伸展開來,前景的屋宇人家對照了遠山的寧靜,也由於其刻意地將前景單純化,使得我們在視覺上能隨其推演至後方,令人有身在虛無飄渺間的感受。由畫面上的筆觸可以看出,畫家除以圓筆外,也使用了平筆來作畫

3. 大湖景色(汶水大橋) 75x58cm 1954

從天空看下來,除了主山之外,台地、房舍、河流、田野、平疇橫亙。畫家巧妙的以前景右方的彎曲樹木,破除了以上的水平橫線。旱田上田畦的斜線,營造了透視空間的張力。從前景的淺黃色茅草開始,一層層漸遠漸深的色調規畫,加上各種小雜樹,錯落有致的切割出每個區域的空間,很令人激賞。鬆散的前景筆調,使得中景的景物更加生動有力。

4. 南湖 75x58cm 1951

這是一張畫於有色紙板的作品,畫家使用較淡雅的色調,使紙張的顏色與透明的色彩間,產生潤澤的美感,以簡潔明快的線條處理畫中的景物,畫面中的點景則適切地將空間層層推遠,即使是在如此輕鬆的畫面中,仍可見畫家的嚴謹與用心。

5. 山腳(珊珠湖) 69x52cm 1970

在這張作品中,除見畫家慣用的技法外,並加入了點灑,與利用簽字筆修飾細節的方式處理叢樹的變化,在構圖上更大膽的以大塊面的繁筆觸對照左方的天空與水面的色塊,卻亦然能使畫面均衡不偏倚,尤其是右下角的簽名,使得左方湖水的力量得以向外伸展,這也是使畫面得以平衡的原因之一。

6. 汶水(山麓霧深)(一) 73x55cm 1955

山麓霧深(一)(圖6)與山麓霧深(二)(圖8)是畫家1955年所作的汶水大橋的霧色。兩件作品如不在一起展出很容易被誤認為同一件,因為畫題相同,畫法與構圖幾乎相同。藝術是想像的創意,不是刻板概念的成品。我們必須肯定,藝術家不可能有完全一樣的創意,二件幾乎無法分辨的作品,不是模仿的偽作,就是不誠懇的「藝術家」缺乏想像力,僅憑工匠技術的複製。山麓霧深(一)與(二)正好提供我們思考藝術意義的機會,並從而瞭解李澤藩是否為一位忠於藝術的想像創造之本質的藝術家。(下接圖8說明)

7. 坡道(大湖法雲寺) 58x73cm 1965

畫家喜歡在前景以櫻花或楓紅點景。但是畫家最重要的造形藝術功力在於:風景的景深、坡道的高度、樹葉的層次、樹枝的轉折姿態、樹幹落實入地,堅挺而不可搖撼!以及幾筆就勾勒出的山石,這些特色,試問有多少畫家能夠企及?前景很像大片蕨類植物的點景,蕭疏幾筆,率意自然,也很值得品味!

  導覽執筆:  蔡長盛、徐素霞、李明倫、王淑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