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藩先生(新竹人,西元一九0七一一九八九),在臺北師範學校就學時,受教於石川欽一郎先生,引發了對繪畫的與趣。畢業後先後任教於新竹第一公學校、新竹師專、師範大學、台灣省教師研習會、國立藝專,除致力於美術教育工作外,並潛心繪畫。 

先生畫風樸實,偏愛台灣鄉間山水風景寫生,更獨創特有的「水洗」、「重疊色層」等風格,自成一家。 

先生在早期的「台展」、「府展」以及光復後的台灣美術展、全省教員美展,屢次獲獎,並擔任審查委員,曾舉辦多次個展,六十三年榮獲中華民國畫學會金爵獎,七十二年獲行政院文建會選為台灣十位前輩畫家之一。 

 
   

年表

1907 6月5日,生於新竹
1921 進入台北師範學校
母李陳娥去世
1922 跟隨石川欽一郎學畫
1924 參加台灣水彩畫會
1926 3月,畢業於台北師範學校公學師範部。
任新竹第一公學校(現新竹國小)教師二十年(1926-1945)
1928 第二屆台展<夏午后>入選
1929 作品<夕陽>,獲第三屆台灣水彩畫會首獎,此作品並被廣播電台以一佰圓購藏
第三屆台展<初秋城隍廟>入選
1932 赴日觀摩
2月10-12日,何得來等人於1月所創立的新竹美術研究會,會員有古喜一、李澤藩等人,於商工獎勵館展出作品80餘件
長子遠川出生
1933 第二十屆日本水彩畫出品,展出作品<芭蕉園>
1934 第二十一屆日本水彩畫出品,展出作品<後街古厝>
1932 長女惠美出生
台灣水彩畫會展出品,展出作品<苗栗>(南園)
1936 次子遠哲出生
第23屆日本水彩畫出品,展出作品<村道>
第1屆大潮會展出品,展出作品<夏>
任日本昭和水彩畫會台灣總幹事
1937 第24屆日本水彩畫院出品
昭和水彩畫會展出品,展出作品<朝>、<安平運河>
1938 第1屆府展<午后>入送
第1屆台美展出品
第34屆太平洋畫會展出品,展出作品<停車場>
台灣水彩畫會展出品<風景>
1939 三子遠欽出生
台灣水彩畫會展出品,展出作品<朝>、<村落>、<震後>
第2屆府展出品<馬武督連山>
第26屆日本水彩畫會展出品,展出作品<古庭園>
1940 因二哥李澤祁病危,趕至日本府中照料
次女芳美出生
全國書畫展銀獎,展出作品<屋頂>
第27屆日本水彩畫展出品,展出作品<冬日>
第3屆府展出品<波靜>
1941 第28屆日本水彩畫展出品,展出作品<市場朝景>
1942 第5屆府展出品<牧草>
1943 四男遠昌出生
父親李樹勛病逝
1946 三女幼眉出生
第1屆省展出品,展出作品<適園>
以五幅作品得到新竹師範學校長賞識被聘為美術教師,達19年(1946-1964),退休後再兼任該校副教授11年(1965-1976)
1947 第2屆省展出品,展出作品<香木扇>
1948 第3屆省展出品,展出作品<朝>
1949 四女季眉出生
第4屆省展出品,展出作品<市容>
1950 三女幼眉病逝
第五屆省展文化財團獎,展出作品<李小姐>
1951 第14屆台陽美展佳作,展出作品<南湖風景>
第6屆省展主席獎,展出作品<煙斗>
1952 五男遠鵬出生
第7屆省展免審查,展出作品<清秋>、<農家樂>
第1屆全省教師美展特獎第一名主席獎,展出作品<孫小姐>
第9屆新竹縣美術節有功表彰
1953 第16屆台陽展免審查,展出作品<緋櫻曲水>、<夜靜>
第8屆省展,展出作品<內庭日斜>、<山深水碧>
第2屆全省教師美展優選獎,展出作品<暖日>、<靜池>
1954 第17屆台陽展特選第2名,展出作品<小姑娘>
教員、學生美展優選,展出作品<麗陽>
1955 第18屆台陽展佳作,展出作品<洋蘭>
第10屆省展,展出作品<梨子園>、<雞>
兼任師大國民教育專修班教師2年(1955-1956)
1956 第11屆省展主席獎第二名,展出作品<小憩>
第5屆全省教師美展免審查,展出作品<大甲溪畔>、<市井>
參加第19屆台陽展,展出作品<玫瑰>
因系主任黃君璧賞識而聘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美術系講師17年(1956-1973);在此同時也至「國立藝術學校」(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之前身)兼課
兼任全省教師研習會指導員18年(1956-1968)
1957 第12屆省展特選主席獎第三名,展出作品<靜思>
第4屆教育部美展特約展出品,展出作品<春>
1958 第13屆省展免審查,展出作品<進行曲>
1962 參加「中華民國教育廳赴日教育考察團」,第三次畫遊日本(阿蘇珊、雄本、鄉根、熱海、男體山、別府)
訪日風光個展(新竹圖書館)
1964 兼任國立藝專(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副教授9年(1964-1973)
1965 自新竹師院退休,並兼任該校至1976年
退休紀念畫展(新竹社教館)
第五屆全國美展出品,展出作品<洋蘭初開>
1966 兼任中國文化學院美術系副教授(為期2個月,因氣候不適)
1967 畫遊香港
香港風光個展
1971 擔任新竹縣美術協會會長
1973 橫貫公路風光個展
畫遊美國
1974 榮獲中華民國畫協會金爵獎
1975 水彩個展(台北哥雅畫廊)
1976 患腦血栓
服務教育界五十年紀念畫展於新竹社教館舉行
1977 國立歷史博物館水彩個展
1978 水彩個展(台北純粹畫廊)
1979 3月6日,水彩個展兩次(台北阿波羅畫廊、明生畫廊)
1980 名家十二風景畫展(台北阿波羅畫廊
新竹社教館古蹟特展
1981 竹塹回顧展(新竹社教館)
阿波羅畫廊週年紀念專屬畫家特展,展出作品<風景>、<玫瑰>
水彩個展(阿波羅畫廊)
1982 省展水彩部評議委員
1983 由文建會評選為十位台灣前輩畫家之一
1986 次子李遠哲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8月2日-11月5日,台北市立美術館石川欽一郎師生作品展,展出<少女>、<長堤>、<新竹孔廟>、<吊桶>
作品收藏展(新竹社教館)
紀念展(台北阿波羅畫廊)
1987 中華民國現代十大美術家展於日本東京舉行,展出作品<花燈>、<城隍廟>、<東埔>
1988 中華民國當代美術展,展出作品<花燈>
清大藝術中心個展
水彩個展(台北東之畫廊)
水彩作品五件為台北市立美術館購藏,<孫小姐>1952年,<青草湖暮色>1950年,<奇萊山>1973 年。<芝加哥市中心>1974年,<東門城>1981年,並捐贈水彩作品一件<虎山溫泉路>1988年
1989 中華民國78年水彩畫大展,展出作品<舊金山灣>、<潛園>
7月10日,凌晨病逝於自宅,享年82歲
水彩作品四件為台北市立美術館購藏:<陶寮>1952年,<室內玫瑰>1958年,<虎姑婆>1962年,<中橫山景>1973年
1990 6月23日-8月19日,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李澤藩回顧展」
逝世週年紀念展於台北阿波羅畫廊
逝世週年紀念展於台東之畫廊
逝世週年紀念展於台北傳家藝廊
1994 8月李澤藩美術館成立
2007 國立故宮博物院「風城風采」李澤藩百歲紀念畫展

李澤藩先生生平介紹___李季眉

李澤藩於民國前五年,西元一九0七年出生於新竹市,父親李樹勛是一位勤儉而老實的人,在城隍廟附近開一家雜貨店,母親李陳娥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他排行老 三,上有大哥李澤福,二哥李澤祁,下有弟弟李澤潢,妹妹李壁如、李芹。由於父親的兄弟早逝,一家族二十多口全靠小店的收入維持,經濟生活並不富裕。但是父 親有喜歡子女讀書的觀念,加上家又在學校旁邊,所以才滿五歲就進入小學就讀,旁聽一年後才正式入學。小學時有一件對他影響比較大的事,那是三年級時,有一 天下了大雨,教室前面的空地積了很多水,小朋友就把教室內的水桶拿出來玩水,玩得正高興時,上課鐘響了,大家丟下水桶跑回教室,李澤藩好心地把水桶撿回教 室,卻被老師誤以為是他拿出去戲水的,用教鞭在腿上打了五、六次,並罰站一節課,完全不理會他的解釋,這件事情影響到他後來的教育理念,從此在教學的幾十 年當中,處理學生的問題時,一定會詳細瞭解問題的內容再下決定,不冤枉學生。

小學畢業後,接受父親的建議,李澤藩選擇師範學校就讀,民國十年三月底跟隨父親到台北師範學校報到,成為住校生,剛開始天天想家、思念父母,不過後來每天 晚飯後參加同學的跑步、跳高、跳遠都覺得很好玩,因為喜歡練習,進步很快,而且身高也增加得很快,很想讓他媽媽看他長得多高,但是可惜在讀本科一年級的時 候母親就去世了。

除了體育活動外,他對透視及形狀的觀察很敏銳,在一年級時美術老師在同學面前稱讚他畫的一幅方形紙箱的透視很正確,但是還不能引起他對繪畫的興趣,就在師 範二年級時,志保田校長由日本請來一位從英國留學回來的石川欽一郎先生擔任美術課,老師上課親切的解說,並舉例使學生容易理解,尤其是每週常展示他的寫生 作品,有一次展示一幅學校附近公賣局工廠圍牆的寫生作品,牆下有水溝流出來的水不斷的冒煙,輕輕的上昇,非常美妙,當時地想作畫的慾念如潮湧。他立刻報名 參加高年級同學發起的寫生會,每逢假日和老師同學一齊到郊外寫生,寫生回來的作品老師一一加以評語並修改,在這個時期認識了倪蔣懷、藍蔭鼎、陳英聲等畫 友。由於老師的感化,運動方面的興趣自然而然漸漸失去,轉移到美術方面,民國十五年(二十歲)由台北師範學校畢業,離開學校仍對百川老師的印象深刻難忘。

 畢業前一年暑假,石川老師受聘到新竹州府舉辦的美術教師講習會講習,李澤藩被選為助手,幫老師裱畫紙、準備畫具,這個機會使他真正觀摩到石川老師的教學和 作畫精神。李澤藩同時也擔任小淵老師在新竹州暑期體育講習班的助手,負責正確動作的示範,秋山督學因為賞識他而約定了他畢業後到第一公學校(現新竹國小) 任教,新竹一公是新竹最大、最有歷史的學校,一般剛畢業的學生是無法進入的,因此他很感謝石川老師和小淵老師的栽培,使他能順利地找到工作。在新竹一公任 教時,他被認定是一位傑出的田徑選手,如有校際比賽必有他的份,網球、籃球、排球比賽也都參加。州府為提高老師作畫的興趣,每年都舉辦學校美術展覽會,李 澤藩在各校選派的老師協助下,成功地籌劃和佈置這個展覽會,此後每年由他包辦,前後十年之久。這段時期,他嚐試讓六年級學生將文章的內容用繪畫來表現,由 繪畫就能知道對文章的理解程度,沒有做到的學生則再讀,幾次的訓練,一方面對文章有具體認識,另一方面也增加作畫的興趣及表現技術。

 教書的第三年開始,李澤藩經常參加展覽會,「台灣水彩畫會」和「日本水彩展」的歷屆展覽
都有他的作品,同時並入選第二屆台展和一、二、三、六屆的「府展」,例如民國十七年「夏日的午後」入選第二屆台展。

 二十四歲的春天與台中縣梧棲鎮的蔡配小姐結婚,她是彰化高女畢業,先後在大甲的日南國小、梧棲國小教書,結婚後擔任新竹幼稚園主任十年,婚後子女相繼出 世,剛結婚的幾年,為了太太上班和理家方便,曾住在太太任教的幼稚園宿舍,那附近的風景成為他常寫生的題材,例如潛園、香蕉園,一九四三年第六屆府展出品 的「牧草」畫的即是大兒子、大女兒,當年父親李樹勛病逝。

 民國三十五年台灣光復,日本人紛紛回國,李澤藩補一位日籍老師的缺,成為新竹師範學校的教師,離開了教了二十年的新竹第一公校,學校裡由使用日文變更為使 用中文,在同事中,他是第一批被送去參加國語講習班的,他很勤奮的學習,並且很快的就能使用國語上課。接掌了新竹師範的美術教室後他又將畫架、椅子整理、 修補,將整個教室佈置起來,美術教室內隨時擺有蔬果、靜物或瓶花供學生寫生,他不但熱心指導,又常舉辦小規模的美展。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大增,對外比賽也履 履得獎。

 在師範學校任教的早期,不但美勞教育有聲有色,還兼任訓導工作,推動體育活動和軍樂隊的
管理,平常鼓勵學生種花草,改造環境,將美術擴大到心理的美化、生活的美化。他也擔任過物理課程,另一方面還要任地方輔導工作,辦理美術天才兒童研習班。從四十歲到師範學校(後改為師專)前後專任十八年,退休後又兼任十二年,共服務三十年。 

 在師範學校任教時期,更積極參加各項美展,也多次獲獎,例如四十歲時第一屆全省教員美展特獎第一名主席獎(孫小姐),五十歲時第十一屆全省美展主席獎第二 名(小憩),此時已生了四女五男,民國四十三年照了一張唯一的全家福,九個子女中,三丈不幸在五歲時病逝。李澤藩的兄弟中子女都不超過四人,所以他的父親 臨終時特別告訴他,要特別勤儉才能養育這麼多子女,他牢記在心,也努力奮鬥完成教育子女的工作。他疼愛子女、照顧家庭、常以家中的某一角落作為繪畫的題 材。

 在師範學校任教時,李澤藩也到其他學校兼課,每週總有一天一大清早從新竹出發到板橋上課,下午再趕到台北,帶著學生四處寫生,再搭車回新竹,他能夠到師大 任教是因為在台陽美展出的一幅玫瑰花受到美術系系主任黃君壁的賞識,他自己也覺得幸運。到藝專任教是受到李梅樹主任的邀請,他對風景寫生的教學有一套自己 的理論和方法,他認為寫生最重要的是加強記憶的訓練,在速寫以後,能夠在畫室中畫出完整而不遺漏的作品,而且他認為:『作畫表現形式不要死守一套,拿出勇 氣,提出敢試探的描寫方法,心裡放寬能接受別人的評言,加以檢討,才能增強自己的描寫能力』。

 民國五十三年(五十八歲)一方面想專心作畫,一方面對教育體系的無奈,再加上次子李遠哲一再勸他該休息了,他決定退休,當時在新竹圖書館辦理一次退休畫展,民國六十年新竹縣美術協會成立,李澤藩擔任美術協會會長,舉辦展覽會。七十歲時在 社教館舉辦服務教育界五十年紀念畫展,本想從此專心作畫,卻在籌備此次畫展及國立歷史博物館水彩畫個展時,因辛勞過度引發了腦血栓病,手腳行動不方便,靜 養了一段時間後又提筆作畫。他一邊努力鍛鍊自己的體力,一邊開始憑記憶將家鄉的古蹟詳盡的畫下,於七十年時舉辦一次「竹塹回顧展」,民國六十九年,子孫慶 祝李澤藩和夫人的金婚紀念日,舉行一場家庭音樂會。

 民國七十二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為了替台灣的美術保留一些完整的歷史記錄,特別選出十位台灣前輩畫家,李澤藩為其中之一。

 民國七十五年參加台北市立美術館主辦的石川欽一郎師生作品展,並演講「石川老師與我」,同年子孫慶祝八十歲生日,次子李遠哲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民國七十八年初因肝硬化而臥病不起,於七月十日病逝於自宅,享年八十三歲。

 葬禮是在新竹師院的大禮堂舉行的,新竹師院提供了場地並負責整個葬禮的籌劃及服務工作,青草湖附近的墓地是他的長眠之處。

最後,我要引用我先生在紀念他的文章所寫的最後一句話來作為他一生的註解:「他一生從不為自己求些什麼,而他所得到的卻是大多數人一輩子汲汲營營也不可能得到的滿足、驕傲與充實」。

本文為1994年7月10日在新竹市立文化中心舉辦的李澤藩先生追思座談會之演講稿

李澤藩老師的人與畫___蔡長盛

字如其人畫似其心

李澤藩美術館,館名的書法字體,「澤藩」兩字完全由李老師的毛筆字簽名放大而來,其他字則由老師的鋼筆字為骨架模擬成毛筆字體的。在製作館名標準字體的過 程中,每次見到「澤藩」兩字就像看到了老師的人,也好像沐浴在老師的人格修養中一樣的感動。我很相信「字如其人」的說法,一個人的一生,不知寫了多少字, 筆跡學告訴我們,一筆一劃,字裡行間,給體佈白,自然透露著人的性格與修養,所以說,要模擬一個人的字,就像是模擬那個人一樣,是相當困難的。 

從字如其人,我想到是不是畫也如其人呢?以下是我在欣賞老師作品時,在畫如其人這方面的一些體會。 

戴自己的眼鏡 

李老師做人做事都不撿現成。他幽默愛說笑話,但是,他的笑話多是他自己的體會,或解決談話情況的機智表現,我個人沒聽過他轉述別人講過的笑話。從另一方面看,他用的畫筆、畫架、工具也多經改裝或修補過,很難得看到他用全新的、原裝的現代物。

羅丹曾說:所謂大師,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看過的來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掘出美來,而拙劣的藝術家永遠戴別人的眼鏡。以下我想證明,李老師的「眼鏡」,是自己打造的。 

介紹李老師,一般人最喜歡提李老師的師承--石川欽一郎先生,好像不提石川欽一郎,李老師的作品價值就會遜色似的,我倒願意說,石川先生將李老師「師父引 進門」,使得台灣美術史有李老師的一支火把燦爛,我們非常感謝,但是「師父引進門,造化看自己」,老師的作品與石川欽一郎的作品,是有極大的不同,小的不 說,就整體意象而言,他們之間的差異,真是天地有別--石川先生的作品意象是輕忽的飄揚向天,而李老師的作品意象卻是沈靜穩重的落實於大地;石川先生追求 調和的柔美畫面,李老師寧可在諸項造形元素的對照中,深入物象本質。 有趣的是,若將李老師作品的幻燈片,左右反轉欣賞,可以看出石川先生飄揚向天的構圖效果;相反的,若將石川先生的作品作相同處理,則有李老師那種落實於大 地的意象,這一比對,更加證明了兩人作品中截然不同的意境之表現。李老師當然緬懷師恩,但是他尊師而不同於師,他的獨創部份,更應該受到美術史家的重視。

落實而深刻

落實也是李老師人格特質的一部份。老師不好高鶩遠,他的教育事業從最基層幹起。在許多畫友都負笈出國留學時,他用心教養子女,只能遊學而未留學,是落實於其生活,體會真生命的表現。 

李老師落實的精神表現在山巒的處理上。一般畫家表現山景大都逸筆草草,以幾筆藍紫色調,描畫一週即是算數,而李老師畫的山,那才其是「見山是山」的真山 --試看從那平地上矗立起的雄渾山巒,厚重有力地,從大地拔起而又回抱大她,有一種真體內充,積健為雄的內在精神,其真實感,似乎經得起其正的鋤頭、或挖 土機深入紙張的挖掘,絕對不是那些隨意渲染一層薄薄色彩的,美麗外表的水彩畫可以望其項背的。 

輕鬆而不輕浮

李老師上課時的幽默,是學生們的共識,在偶而爆出笑聲的畫室中,你會看到學生們認真作畫的場面。上李老師的課,可以輕鬆卻不能輕浮,那如同看李老師的畫, 品味到了虛靈飄逸之美,卻也獲得了身入其境的臨場感受,試看<山麓霧深>一件,那枝葉之間似乎模糊一片,可卻不是輕浮空洞的虛白,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 現,那一片模糊中藏有多少自然的蘊鬱!若無又有,那是「霧遮山泉聽雨聲」的境界,那是鬆中有緊,放而不亂,不為而有。不說這麼玄,就風景實物論畫,至少你 會發現,那是水分、空氣和陽光。

沈靜內斂 

據說李老師在黃昏時刻,喜歡坐在新竹武昌街的家門口,靜靜觀察過往的行人。冷靜觀察事物和人生。應該也是李老師的特質之一。基本上,老師說話一諾千金,話 不多但很中肯。個性上比較偏於默然沈靜的人。如果仔細思考,我們會發現凡是寧謐沈靜,肅穆無聲的事物和人物都更值得我們的崇敬。

從沈靜內斂的角度去欣賞李老師的某些作品,或會有些疑惑,例如他的玫瑰花,初看卻是燦爛奪目;他的洋蘭卻是炫耀 飛動;夕陽下的景物卻是火將燒起,熱騰騰的樣子。如何的矛盾,這如何解釋呢?

我覺得這很像聆聽巴哈音樂的經驗,例如聽布蘭登堡協奏曲或幾首小提琴及弦樂協奏曲,你將發現,在那旋繞、搖曳而又似乎狂亂的管弦樂聲音底下,有一種嚴峻、 沈穩的,剛毅木納的內在結構在緊扣著作品,當你聽進了這一層,你就會更加對巴哈肅然起敬起來,因為這才是真正的巴洛克!當我們用這樣的角度,從美麗而熱鬧 看進寧謐沈靜,仔細品味李老師的作品時,會有完全相同的,看出大師戛戛風度的崇偉感動!當然,這種感覺的獲得,也要欣賞者付出相當大的努力才行。支持李老 師作品穩定的內在結構力量之一,是他畫面上無所不在的,對深度空間的關心,這是緊接著要談的。

遠慮的人生

李老師的幾位公子,名字中間都有一個「遠」字,有趣的是,李老師的畫中也都有一個「遠」字。如何說呢? 

達文西<蒙娜麗莎的微笑>(1503)所以有名,一般認為是由於那神秘的微笑,但是在我看來,這張畫在美術史上的重要性,不在於蒙娜麗莎四百九十一年來笑 什麼?而在於這張畫表現出來的空間深度,和那空間中的空氣感覺。那從手指頭開始,經過身體,迂迴進入畫面後方無 盡空間的深遠表現,是達文西那時代空前的戛戛獨造。空間才是造形藝術的憲法。在一張二度平面的紙張上能夠創造微妙的空閒層次,才是造形藝術家更重要的專業 素養,在水彩畫家中,我個人認為,在畫面深遠的空間營造上,李老師的作品,絕對可以名列前茅,包括風景、靜物和人物都是。深遠空間的探求,是達文西的時 代,例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492)這種人類文明的共識,而在李老師畫面上的意義,則可以說是他對事物觀察深入、獨具遠見以及遠慮的人生觀的表現 吧。 

對紙張負責

李老師常自詡,他從未浪費過任何一張畫紙。一張水彩畫紙,一旦被李老師的畫筆碰過,它差不多就已經註定是一張名畫了,因為無論如何,李老師都會盡力將一張 紙變成一張好畫。這樣,也許有人會說,李老師好節儉,捨不得浪費一張紙。節儉是美德,老師也真的很節儉,但是,我個人寧可認為,這是李老師對任何事負責的 具體而微的表現。負責的人就是不會始亂終棄,甚至對一張畫紙!

要不浪費任何一張紙,對水彩畫家而言,的確是一項考驗,因為水彩畫不像油畫那樣可以一而再的塗擦重來。但是在水彩紙上來這一套,這對李老師而言,簡直就是 一道「招牌菜」,李老師的拿手絕活就是他獨創的「洗」和「擦」的技巧--當作品局部效果不滿意,用濕布擦洗或以筆沾水洗去局部;當作品大半區域不滿意,甚 至可以水龍頭沖洗那大半區域,再重新畫過‧‧‧ 

除此而外,李老師也擅用不透明色及加重墨線處理的技巧,這兩種技巧,都有助於他完成不浪費任何一張紙的心願。 

然而,這只是畫圖技巧,江湖玩藝嗎?不!這是一種處事為人的負責態度,是對事理終極目標戮力以赴,不盡探求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效法。 

不誠無物 

我個人這樣認為:從兒童繪畫到成人世界的美術品,無論它是屬於何種創作年齡、何種派別的創作,只要是表現得好的作品,都可以說是「寫心中之實」的。因為不 誠無物,唯有誠於中而形於外的作品才是好東西。抽象畫家孟德里安(Piet Mondrian  l872-1944)曾經說過一句話:「我才是真正的、內心美的寫實主義者」--孟氏畫的明明是抽象畫,何以自認是寫實主義者呢?孟德里安的畫面,只是一 些垂直與水平的直線,範圍著單純原色塊面的構成,只因它是寫藝術家心中之實,純淨無瑕,他人無可模仿、模仿地無意義,故能獨步美術史。若比較一下李老師與 另一位極負盛名水彩畫家的人物畫,李老師畫的旗袍少婦,表現為純樸實在,而不只是旗袍的樣板。兩人的差別恐怕不只在畫面上而已。另外,李老師在人物畫中表 現的實質量感。也告訴我們,他畫的是真實的人物,而不是人物的「圖式」(schema)。而所謂實體量感,主要非關畫面上顯示的物體重量,在李老師的畫 上,量感是從物像中心點發出的輻射力,一種充塞於室間的張力,有如米開蘭基羅的雕刻作品,表現出內斂與外張的抗衡力量,又如顏真卿書法的忠誠人格意象,它 也讓我想到李老師年輕時候是三鐵健將  那種從軀體內發射的一股張力--一股誠於中形於外的張力! 

本文為1994年7月10日在新竹市立文化中心舉辦的李澤藩先生追思座談會之演講稿

<< 返回

Copyright